来源:证券时报网微信
一般而言,一件商品从出厂到送达消费者手中,会经过批发商、零售商等环节,然而,这一传统的商品流通过程,正在被社区团购这种新业态蚕食。
动了谁的“奶酪”?
“影响不大,一个月可能就少三五百块钱。”宝安一菜市场菜贩王先生对记者表示,自己卖菜很多年了,每天进的蔬菜基本都能卖完。
此外,记者分别于上午和下午傍晚时分走访多个社区生鲜店铺发现,这些店铺在上午10点之前的生意都非常火爆,消费者络绎不绝,销售员忙得不可开交。到了10点半左右,店里的商品就已销售过半。而到了下午6点左右,这些店铺里的商品基本售罄。
(小区居民在楼下生鲜店买菜 卓泳摄)
(批发市场批发商正在发货 卓泳摄)
(南山农批市场 卓泳摄)
被动卷入的价格战
“大的厂商有一套自成一体的分销体系,这是他们主要的出货渠道,如果这个体系乱了,流向市场的商品价格就会乱,既损害厂家自身的利益,又没法向原有的分销商交代。”宣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郭智勇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称。而这一切都祸起于正在上演的价格战。
“我们平台上的一些商品是平台派团队到产地直接采购的,因为采购量大,所以价格谈判和物流成本上都有很大优势,而且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所以比零售便宜。”娟子进一步介绍,一般季节性的商品,比如夏天的新疆哈密瓜、宁夏西瓜,现在当季的阿克苏苹果、丹东草莓等,都会走产地直采的模式。
娟子对记者表示,虽然平台上的商品低于市场零售价格,但经过两年的发展,平台已经有正常合理的利润了,这就证明,平台并没有过分地进行补贴和低价倾销。在她看来,只要平台合理定价,是不会影响小菜贩的生存空间,毕竟实体店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个性化的服务,可挑捡的空间,即使贵一点,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菜场买菜。“但是如果巨头疯狂补贴,有的东西相当于白送,那肯定会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进而压缩菜贩的生存空间。”娟子表示。
巨头的“算盘”
“他们现在获取流量和数据,以后就不仅仅是卖菜了,可以向用户推送其他商品,我们现在也开始上线一些其他生活类商品了。”娟子说。
证券时报记者 卓泳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在零售业已经可以做到网上下单一小时之内送货上门的今天,为何还会热捧这种需要自己去某个固定的提货点提货的零售业态?且这种“复古”的零售业态,还引发了如此多的争议。
从此意义上来看,我们并不反对互联网巨头用技术的手段来推动内部业务的创新和变革,其加速行业的升级迭代也值得肯定。但是,如果通过补贴等方式来挤压市场中其他主体的生存空间,甚至扰乱市场秩序,不仅不会受到认可,其目光短浅将使其最终出局。
承诺哥Nuo.mobi – 本文来源:搜狐网
请先
!